089 title 01

學習做榜樣

廖艾雲 屏東基督教醫院護理部心臟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師


  今天我依然是帶著我堅持的三心(愛心、耐心、及同理心)上班,從事護理工作五年多,從一開始害怕、討厭這份工作,到現在深愛護理!人生四大轉捩點~生、老、病、死,相信護理人員勢必都接觸過,而看了這麼多人生轉折,才知道,金錢或許可以買到較好的照護,但確是無法買到「健康」。

  記得,七年前健朗的奶奶陪著我哭、笑、生氣、讀書,但是那段快樂日子好景不常,奶奶身體開始出現不適警訊,經醫師診斷確定是「直腸癌」。陪奶奶最後一段路的我,感觸良多,真的好討厭當時的我,心想讀護理有什麼用,連自己深愛的親人我根本無法減輕她身體的不適。醫院裡醫護人員出入病房好幾回,都是做完治療,看了奶奶一下就出去,護理人員待在病房時間最久的一次應該是On IC吧!奶奶血管不好打,就這樣被挨了好多針,當下陪在身邊的我又氣又急,心想:「我是家屬妳們怎麼都視若無睹!做技術都不用解釋嗎?不用說明一下病患當下的情況嗎?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是什麼?要注意什麼?生命徵象有沒有變化?難道都不需要開口說一句話嗎?哪怕只是句問候〝眼神〞都好吧!」當下心裡的憤怒及難過不敢說!

  心想,所謂的同理心、及人性化護理,不就是要站在病患與家屬的立場去感同身受嗎?於是回到職場後開始省思如何扮演好一位護理人員,是我最重要的課題。

  瑪麗德翁澤所寫「人道醫療」,書中提醒每個人都會有生病的一天,即便是躺在床上的人,同樣都需要被尊重,需要被關懷,更需要愛。當我們無法自理,無法用言語溝通,雙手被綑綁,疼痛蔓延全身時,最重要的不是紮緊約束帶,而是一個微笑或注視、一則令人安心的信息、以人性化的對待、適時伸出溫暖的雙手景象,是最為美好的感受。

  沒有人能肯定說自己絕不生病,絕沒有機會陪坐在生病或臨終親人病榻旁,到了那時候,我們不只期盼接受有效的專業治療,也期待著人性化的護理,及渴望那表達關切和尊重的眼神、微笑、手勢,這些雖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卻會使生病或陪伴的家屬內心深深感受到無比的欣慰與溫暖。

  在重症單位工作的護理人員最知悉,我們必須跟死神搶時間,因為壓力讓我曾沮喪、失落、傷心,卻也因為病人恢復轉出重症單位而感受到護理工作的價值。這一切一切的情緒,都未曾澆熄我熱愛護理工作的念頭。共事的同事都喜歡問我:「妳怎麼那麼開心?即使在忙碌、病患病況差、家屬無法溝通…妳依舊微笑面對一切,不慌不忙不生氣,究竟是為什麼呢?」我的回答是:「我心裡有愛,而這份愛是上帝給我的禮物,因著神,我無論遇上什麼問題我都不害怕。」我的座右銘:「在別人的需要上,看見自己的責任。」這就是我不斷學習努力的工作態度!擇我所愛~愛我所擇!

  願此分享獻給所有護理人員,大家辛苦了!讓我們一起加油!

  • 瀏覽人數統計:
  • 2.png6.png8.png2.png1.png8.png8.png

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
Taiwan Union of Nurses Association (TUNA)
會址:10355 台北市承德路1段70之1號14樓
電話:(02)2550-2283     傳真:(02)2550-2249     電子信箱:nurse@nurse.org.tw